作者:《中国教育报》记者 鲁磊
“缝补、改衣。价格:免费。”最近,一条“小广告”在四川省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生的朋友圈中刷屏,点赞、“表白”热度持续不减。一个助人奉献的暖心故事,由此在校园里传开了。
发“小广告”的人叫冯雁,是西昌民族幼专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。在工作中,她发现不少学生因为衣服破损或大小不合适而烦恼。“想到了自己的孩子”,冯雁萌生了帮助学生的想法。
说干就干!因为义务缝补,冯雁与不少学生结下缘分,大家都亲切地叫她“冯妈妈”。去年9月,“冯妈妈爱心缝补店”正式“开张营业”。
简洁的工作室里,一台缝纫机、一个挂烫机、一张储物桌,还有一些针线、剪刀之类的物品,这些都是冯雁缝补必用的工具。“缝纫机”是几十年前图书馆的订书机,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,曾经的补书利器“退休”了。热心肠的冯雁不忍心让这些“宝贝”闲置,在她的巧手改造之下,不少旧物件又“重出江湖”。
除了上班,冯雁大部分休息时间就一头“扎”进缝补店。丈夫说,“她为学生缝补衣物,常常忘了吃饭。要想找她,简单!到缝补店,一定能找到她。”
“网购的一条裤子边角不合适,便送到缝补店。冯老师给我量尺寸,认真备注修改信息,做事细致入微、严谨负责,让我非常感动。”说起与冯老师因缝补结缘,彝族学生吉克伍呷感触很深。
这样和蔼可亲的老师,吉克伍呷很喜欢,“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”。吉克伍呷课余时间经常找“冯妈妈”唠嗑儿、学本领,最后成为冯雁的小助手。
在冯雁的工具筒上,经常插满了鲜花。冯雁无私助人,师生们就用鲜花来回赠她。如今,在西昌民族幼专校园里,学生、教职工、退休教师、教师家属纷纷加入各类志愿服务队,无私奉献、助人为乐蔚然成风。
“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。”西昌民族幼专党委书记石芳说,扎根民族地区、服务民族地区是学校的育人宗旨,“越来越多像冯老师一样的西幼教师,以德施教、春风化雨,将引领更多学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无私奉献、发光发热。”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2年06月20日第3版